箫吟看书吧 > 玄幻魔法 > 五代群英 > 第一百四十九章 水淹太原

第一百四十九章 水淹太原(2 / 2)

这支契丹部队躲过了宋军散布出去的所有哨卡,当他们出现的时候,就到了太原城的西门外。他们没有马上发动攻击,而是鸣鼓举火,向城里的刘继元发送消息。这下子本就顽强不屈的北汉人更加有了底气。

而且,这支部队的首领居然是契丹的北院大王耶律乌珍!并且有消息表明,契丹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也已经出动,马上就会到达。

这些消息都让赵匡胤深深地呼吸。他明白,这是上次那两次胜仗的后遗症。契丹的国王刚换人,于情于理于利,从哪方面都丢不起这个脸,所以才会把南北两院的大王一起派上了阵。这时候耶律乌珍到了还不开打,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等南院的耶律斜轸到达。因为他们的对手是赵匡胤本人,相持注定是短暂的。现在摆在赵匡胤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个是趁其孤单,马上攻击;另一个就是立即后撤。

攻还是退?赵匡胤的心变得极端平静。除了眼前的强敌,他更加注意到了另一个致命的不利因素。时间,从出兵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四个月,师老兵疲,后继乏力……曾经也是一个大兵的赵匡胤,比现在的皇帝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皇帝犹豫了,愤怒不像忌恨,它注定了只在短时间内强烈爆发。随着李怀忠和大批的战士死伤狼藉,赵匡胤权衡利弊得失之后,苦笑了一下对将士们说:“你们都是我亲自训练的,我知道你们都能以一当百(汝曹皆吾所训练,无不一当百),所以才用你们卫护左右。我们休戚与共。我宁愿不要太原了,也不能命令你们去送死!

士兵们先是愕然,接着都哭了。这时的赵匡胤不再是皇帝,也不是将军,而是比他们年长二十余年的叔伯长辈。他的理智,把所有人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而且再次拉近了自己与士兵之间的距离。当然,无论是由衷的爱护,还是精明的计算,在这种温馨感人的气氛里,一片冲天杀气都消散了。

这时的形势要求赵匡胤必须退兵,而且必须得快:这时时机正好,北汉人不敢出来,契丹人还在等大部队。这时不走,更待何时?而且走时他为了给刘继元再留点深刻的印象,还顺手牵羊带走了太原城边的一万多户居民。

只是一万多户百姓,这数字很大吗?能让刘继元感到肉痛吗?我们可以就此给刘继元算一笔账,就会知道这一万多户百姓对这时的北汉到底意味着什么。

北汉在刘崇立国的时候,有十一州之地,作为国家来说是标准的“地狭民少”,而且国计民生在那时就到了可以随时审请救灾款的边缘。以他们的宰相大人为例,一年的工资居然只有铜钱一百贯;而位高权重的节度使大人们就更加的凄惨,居然是三十贯!

不得不佩服那位开国皇帝刘崇!在这种民生基础之上,他还没完没了地向后周开战,想想他每一次失败之后,都扔下堆积如山的军用物资和粮草给养,空身往太原老家跑,北汉那点可怜的家底就是这样被他迅速败光的。

然后刘钧就只能惨淡经营了,他后面的刘继恩、刘继元又被赵匡胤雪上加霜。这时宋军从太原城下退兵,北汉十一州只剩下军兵三万人,人口三万五千户!

这还是一个国家吗?知道赵匡胤带走那一万多户居民能让刘继元多心疼了吧?

但是还没完,宋军撤走之后,契丹的大队人马又到了,太原城下虽然是兵马云集,但仍然不是北汉自己的队伍。

这时候每个北汉人都想到了一句老话——前门驱虎,后门进狼。危险没完没了。没办法,只好积极响应皇帝的号召,拿出所有的钱来,打发这些契丹人回家。

于是契丹南北两院大王,不必动刀动枪,就把金银财宝驮上马背,哼着小曲把家回。

北汉暂时平安无事,继续苟延残喘。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最新小说: 月明(骨科 1v1 甜H) 春深不知处 沈先生的情书 池中洲 转生成为肉文女主的女儿后(nph) 【银魂】江户闪景(all向NP乙女) 同居不试婚(简体版) 枉生录2——花尽酒阑春到也 淫虐乐园 拜金女有什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