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朝会(2 / 2)

即便太/祖提倡高薪养廉,将官员的俸禄定得颇高,收贿受贿这种事情,都是屡禁不绝的。

因为很多时候,并不是被受贿的人想不收就能不收的。

你不收,投奔你的人就会心里不安,觉得你不会真心庇佑他,关键时刻还可能舍弃他。

——虽然关键时刻的事谁也说不清楚,但礼送不送得出去,对处于弱势的人来说,区别还是很大的。

对此,哪里是执掌全国重案、奇案的大理寺卿,也并不能免俗。

因此,这群言官就决定从这方面入手。

五日时光匆匆而过,很快便到了腊月十五,也就是天启十年的最后一个大朝会。

按照以往的惯例,因着今日之后朝廷便要封笔了,群臣根本不会说什么正事。

只因今日里,歌功颂德才是他们最要紧的任务!

这个说一句五谷丰登,那个便要接一句四海升平。

总之是怎么好听怎么说,把至尊哄高兴才是第一要务。

可是今年的腊月十五,注定不能太平度过。

至尊入殿,群臣朝拜,今日执勤的女官袁月高呼一声:“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到目前为止,流程都很正常。除了多了四位王世子,与往年似乎没有任何区别。

但细心的官员就会发现,一群言官之间几乎不追痕迹的眼神交流。

——这是要出事呀!

他们这念头才刚刚升起,打乱往年节奏的事情就发生了。

第一个出列的竟然不是与国休戚于共的勋贵,而是御史台的一个言官。

“至尊,臣有事奏。”

“哦?”九旒轩冕遮住了玉阶之上帝王的神情,让人看不清他脸上究竟有没有一分惊讶之色。只听帝王漫不经心地吐出了一个字,“讲。”

那御史道:“臣要参奏大理寺卿曹硕知法犯法、纵容不法、包揽诉讼,借职务之便而以谋取私利,视国法于无物!请至尊严查。”

他说得十分慷慨激昂,被他参奏的曹硕却始终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握着朝笏,身姿如柳地站在太和殿中。

就好像,那御史是个无理取闹的孩子,曹硕大人大量,不愿与他计较一般。

见她如此,那御史暗暗冷笑一声,便不再多言。

这是言官们一开始便定下的基调:从最简单的开始,一点一点儿推进,瓦解曹硕的心理防线。

因而,这个御史奏完没多久,便又有户科给事中出班:“至尊,臣亦有奏。”

这一位口中所言和先前的御史相差不大,只是更具体些,还附带了一些证据。

曹硕面上虽还若无其事,内心却紧张生了忧虑,明白了今日之事不是御史台或几科给事中这些言官的个人行为,而是一场针对她的,有组织有预谋的事情。

果然,户科给事中说完之后,便又有礼科给事中出列,还是在参奏她。

呵,她曹硕何德何能,竟能引得这许多言官争先参奏?

可如今也不是想这个的时候,曹硕一边凝神细听,一边在心头准备辩驳之词。

——她毕竟是大理寺卿,是朝中的重臣,于情于理,至尊都会给她自辩的机会。

果不其然,待第四个言官奏完,再无人出列之后,上首的至尊便淡淡地开口:“大理寺卿何在?”

——来了!

曹硕深吸一口气,从班列中走了出来,举着朝笏先谢恩:“臣在。”

至尊淡淡道:“卿既在堂,可自证其节。”

“多谢至尊。”曹硕再次行礼,而后才是慢条斯理的辩驳:“至尊,几位给事中与御史所言,臣虽不能完全撇清,却也不愿有人危言耸听,扰乱圣听。臣得至尊信任,于大理寺中沉浮近十载,逐步升至三品正卿。其间经手的案子无数,皆为全国各地难解之疑案、悬案。断案期间,臣不敢言未曾有过半分徇私,却也绝不敢知法犯法甚至纵容不法。还请至尊明察,还臣以清白!”

这既是事实,却也不是事实。

言官们所言未免危言耸听,可曹硕所言,也免不了避重就轻。

言官们的那些证据,虽大多带有浓烈的主观色彩,却也绝不如曹硕所言一般。

可也仅仅如此了。要靠这些给曹硕定罪,那是远远不够的!

因而,曹硕的辩驳立时便得到了至尊的肯定:“卿所言有理,此事的确疑点颇多。”

但也就是如此了。

曹硕倒是有心回敬那些言官几句,但言官“风闻奏事”乃是职业特权,她也无可奈何。

几个言官似乎出师不利,却也并不慌忙,拱手施礼之后,便从容退了回去。

——慌什么呢?这才只是开胃菜而已!

最新小说: 渡我(救赎1v2) 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 存档是我的bug 潮汐gl(骨科纯百) 甘愿做狗(h 1v2) 从农村包围城市(H) 重生后我被宿敌们包围了gl(np高h全神经病) 斯德哥尔摩情人 [综英美] 当超英被偷家 繁花降(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