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吟看书吧 > 历史军事 > 兴汉室 > 第七十七章 履险如夷

第七十七章 履险如夷(2 / 2)

只是皇帝那句‘早有预备’似乎一语双关,让荀攸仍有些犹疑,看来当着皇帝的面,知晓机密的贾诩还是有事在瞒着他。

如今就等着擂台开锣,各方一较高下;皇帝的对手是袁绍、刘虞的对手是王允、王邑的对手是河东豪强,乃至于贾诩、甚至是关西士人隐隐约约对杨氏的算计……

所有人都明白自己的对手是谁,所有人几乎都盘算好了方略,只是在此之中,却唯独有一人尚且不明自己的身份,还找错了对手。

“王彦云能兴其家。”皇帝忽然说道,像是感慨道:“说起来,我对他也算不薄了。”

皇帝口中的这个‘他’显然指的不是王凌。

王允如今的情况就如一只猴子,袁绍在背后指挥利用,皇帝与刘虞在一边看着热闹。谁都知道王允为人利用而不自知,但谁也没有主动将其说破的意图与动机,袁绍没有,刘虞没有,皇帝更没有。

袁绍想利用王允分担并州的势力,替他吸引朝廷的视线,好在暗中谋事;刘虞一山不容二虎,不希望今后在并州有除他之外的第二个声音;而皇帝更不希望王允继续老当益壮、发挥余热,从一个后世人的角度来说,王允是个值得他敬佩的臣子。

可站在皇帝的角度来说,王允的气节固然值得称道,但只有死掉的王允才是值得让人缅怀尊敬的忠臣。所以王允的能耐再大,对皇帝来说都不重要,恰恰相反,没有王允,对皇帝很重要。

对于所有人来说,无论是此时的朝局还是天下的局势,都没有能让王允插手的余地了。而王允却以为自己游刃有余、算计到了各方势力,殊不知所有人都在眼睁睁的看着王允在刀尖上跳舞,并一步步走向死路。

贾诩对王允没什么观感,反倒因为王允曾欲对他赶尽杀绝而有些怨怼,此时自然不会说什么宽解的好话:“王公确有其才,自负大功,挟诛董之威,凌上威下,处政失措。此等大臣,自古未有保全其身者,更遑论其家。而陛下敦惜其忠义,未加治考,便频降中旨,使其黜退还乡。此何等深恩,其不哀惶反省,却罔自妄为,殊为不敬,陛下……当无愧矣。”

皇帝眼角的肌肉抽动了一下,随即长叹道:“王公有保全汉室之功,却有倾覆朝廷之罪,理应屏弃,不该使蒙眷顾。本以为让他返乡,可以让他就此终老,怎料他……呵。”

随即只听皇帝冷笑一声,策马缓步往坡下走去,说道:“青青不伐,终致寻斧。何况王公这回实在是惹下祸患,我保下王凌,也不算是亏待了。”

荀攸在一旁默然的看着这一切,他的叔祖荀爽生前担任司空时,曾与王允密谋诛董,虽然事情最后由于荀爽的突然病死而不了了之。但两家之间关系也算亲密,董卓死后,王允开解赦免的第一批臣子中就有荀攸的名字,其后若不是因为蔡邕,荀攸恐怕早已与王允走到一起去了。

此时见到无论是对王允又敬又恨的皇帝、还是往日的至交、现时的盟友,都在拿他当好戏看,等着他玩火**。这对于一个顽固得近乎可笑的老人来说,是多么的讽刺。

王允在朝时费心维持,遭免遣归后,仍闲不下心来,还想干预朝政,让朝廷按他的设想走。难道对方的权欲真就那么重么?荀攸突然有些心悸,或许,这就是王允苦苦坚守的‘正道’。

看着皇帝策马走下坡,贾诩在一旁轻叹了口气,目光深沉的看了荀攸一眼,随即错身而过,跟着皇帝离开了。

荀攸一个人骑马站在坡上,忽然转头看向广袤无边的田野,手中不由自主的抓紧了缰绳。

最新小说: 月明(骨科 1v1 甜H) 春深不知处 沈先生的情书 池中洲 转生成为肉文女主的女儿后(nph) 【银魂】江户闪景(all向NP乙女) 同居不试婚(简体版) 枉生录2——花尽酒阑春到也 淫虐乐园 拜金女有什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