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吟看书吧 > > 木匠皇帝的自我救赎 > 第59章 59.血浓于水

第59章 59.血浓于水(2 / 2)

朱由校心想朱至澍不愧是富甲一方的王爷,竟然能看出云南的隐患,仅凭这点就能断定他的眼光要高于其他藩王,只是他在张献忠入川后的表现实在让朱由校觉得厌恶,对他一直提不起好感来。

当然滇南的问题朱由校早已开始行动,先是将沙定洲等土司变相的软禁在京城,然后让云南巡抚直接接管沐府的大小事宜,并将四岁的沐天波接到紫禁城重点培养。

这些事自然不必跟这群安于享乐的王爷们废话,鉴于此他顺着说道:

“蜀王所虑极是,眼下西南民心不稳,新政进展缓慢,朕正为此发愁。可是西域的准葛尔汗国对蒙古草原虎视眈眈,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如此一来西南的安定就格外重要了,蜀王可愿镇守边陲?”

朱至澍心知自己是引火烧身,西南少数民族众多,民风彪悍,朱夔元、王三善、袁崇焕等人已经吃尽了苦头。相反自己在成都有享用不尽的声色犬马和荣宠富贵,何必去这趟浑水,急忙回道:

“承蒙圣上厚爱,本王理应万死不辞。可我是个舞文弄墨的废人,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实在无法担此重任,请圣上另选贤能。”

朱由校心想这只老狐狸反应倒是挺快,眼瞅着他要钻进套里了又让他逃了出来,不禁面露狡黠的笑容,平缓的说道:

“蜀王谦逊低调,朕内心十分钦佩。成都保卫战你是头功,理应给予物质上的嘉奖,但朝廷一直没有落实,诸位亲王们可知何故?”

这是另一个套,众人早已领教了他的老辣,死活也不接话。一个个假装陷入沉思之状,带着一脸的疑问盯着他。朱由校心想别跟我装深沉,今天不出点血谁也别想走,打定主意后继续说道:

“奢崇明在重庆反叛时只有两万兵马,可到了成都竟然扩充到七万多,表面上看他们是反对改土归流,实际上是对朱家王朝的不满。诸位亲王不妨设想一下,倘若蜀王不及时组织百姓抵抗,城破之后贼人会怎么对他?同样的问题,如果京师沦陷朕与你们又会是怎么的境遇?”

这个问题的答案众人心知肚明,土木堡之变后英宗成了俘虏,也先的骑兵围困北京长达数月,要不是于谦力挽狂澜,估计明朝就灭亡了。万历四十六年萨尔浒失利后建虏横扫辽东,北方军民闻风丧胆,各地藩王也是人人自危。

当然这个问题不该王爷们回答,靖难之后他们早已失去了政治权利,对朝局更是绝口不提。眼见众人低头不语,大殿内陷入一种可怕的寂寞,对待可能发生的危险他们只能选择向鸵鸟那样把头埋到土里。与其说这是在自欺欺人,不如说是靖难的后遗症。

朱由校见状放下酒杯,背着手在殿内来回晃动,像是监考的老师随时要抓出作弊的学生,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立即冲上前去。可他们突然变得异常乖巧,宁肯交白卷也不交头接耳,看来他们是铁了心玩拖延战术了。

好在朱由校早就适应了东林党集体沉默来要挟自己的局面,对于连横之术运用自如,为此他提前召见了世居大同的代王朱鼐钧。这位王爷的封地不太好,不但没有江南的风光和繁华,反而处于西北边陲,长期遭受土默特部的袭扰,喀尔喀部南迁到河套一带后形势更为严峻。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由于长期处于备战状态,宣大防区的民风颇为彪悍,一直是朝廷重要的兵源地。受此影响朱鼐钧也颇有秦兵的虎狼之风,是诸位藩王当中为数不多的主战派,君臣二人虽然相差五十多岁仍觉相见恨晚,彼此惺惺相惜。

眼见众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作死模样,朱由校拍了拍手,这是两人的暗号。朱鼐钧稍作迟疑,假装勉为其难的起身说道:

“圣上能有危机意识是大明朝的福音,本王相信不会再有兵临城下的那天。有道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倘若真像圣上所说的京师沦陷,本王会在大同殊死抵抗,绝不做出有损太祖威严的事情。”

朱由校听七十多岁的朱鼐钧竟然有这等血性,心中肃然起敬。当初努尔哈赤兵锋直指辽沈,其子朱鼎渭曾主动请求出关作战,可谓虎父无犬子。想到这里情绪开始高昂,激动的说道:

“代王的话讲的很深刻,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先前朕在辽东披坚执锐,诸位亲王在后方纷纷捐钱捐粮,朕深感欣慰。说到底我们同属太祖一脉,到关键时候血浓于水嘛!”

此话一出众人像是受了当头棒喝,暗自庆幸这个小皇帝能顾念血脉之情,这说明他还不至于为了那三万两捐款的事跟大家过不去。其实这些藩王们表面上风光无限,暗地里却是满把的辛酸泪,由于长期受到皇权的打压,早已是落地的凤凰不如鸡。

(本章完)

最新小说: [综漫] 剧本组酒厂打工日记 外遇對象是我的妻子 坠落(猎人1V2) 不得(骨科,父女) 奉君天上客(短篇合集) 调教偏执狂(1v1h) 醉骨(1v1高H) 猎人游记[3p,剧情,肉渣] 娇小姐 囚徒(1v3,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