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吟看书吧 > 玄幻魔法 > 代唐 > 门阀相关之济阳长孙

门阀相关之济阳长孙(2 / 2)

上联典指唐·长孙『操』,有学术,为齐、扬、益三州刺史。下联典指唐·长孙佐辅,工诗,著有《古调集》。

长孙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汉时博士门第;

隋代元帅人家。

——佚名撰长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博士长孙顺德,淄川人,从旉受韩诗。下联典指隋代元帅长孙晟,长孙无忌之父,洛阳人。『性』机敏,十八岁为司卫上士。开皇中破突厥,官拜车骑将军,因其善骑马『射』箭,突厥人闻其弓声,称为“霹雳”,见其走马,谓之“闪电”。

勋载旌常之首;

威雄绝域之邦。

——佚名撰长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长孙无忌,长孙晟之子,佐太宗定天下,功第一。下联典指隋·长孙晟,『性』通敏、善弹『射』,突厥畏之,闻其弓声,称为“霹雳”,见其走马,谓之“闪电”。

长孙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玉佩金钿随步远;

云罗雾縠逐风轻。

——唐·长孙无忌撰长孙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初大臣长孙无忌《新曲二首》诗句联。

长孙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引水开渠,民颂遗爱;

夺位定律,图绘凌烟。

——李文郑撰长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代郡人长孙『操』,字元节,高祖时任相国府金曹参军、检校虞州刺史,后跟从太宗征讨,参与机密,官至陕州刺史,封乐寿县男。任陕东大行召时,城中

无井,他开广济渠引水入城,百姓颂其遗爱。下联典指唐初大臣长孙无忌,字辅机,洛阳人,太宗长孙皇后之兄。决策发动玄门之变,助太宗夺取帝位,历官尚书右

仆『射』、司空、司徒等,封赵国公,曾奉命与房玄龄等修定唐律。高宗时官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图绘凌烟阁,居首位。

引水开渠,无虞涸辙;

凌烟首绘,佐定功成。

——李文郑撰长孙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贤后相君,十篇著则;

孝子救父,数语回生。

——佚名撰长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太宗后长孙皇后,洛阳人,长孙无忌之妹。好读书,言行举止必循礼仪,太宗很看重她,曾与她讨论赏罚的事,她并不参与。著有《女则》十卷。下联典

指北魏代郡人长孙虑,母亲饮酒,父亲误用杖击致死,被县衙囚禁起来,要处重刑。长孙虑请求自己代父受刑,孝文帝下诏,特恕其父死罪。

佐定功居第一,烟阁标名;

从征绩著无双,高平拜爵。

——佚名撰长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大臣长孙无忌,字机辅,河南省洛阳人。太宗长孙皇后之兄。数从李世民征讨定天下,功第一。历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击等职。封赵国公,图凌烟阁。下联典指后魏大将军长孙子彦,以军功封槐里县子。后封高平郡公,位仪同三司。

一箭双雕

出处

《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典故

南北朝时,北周有个叫长孙晟的武将武艺高强,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特别是『射』箭的功夫,无人敢与他相比。

北周的国王为了安定北方的少数民族突厥人,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突厥王摄图。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一批将士护送公主前往突厥。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突厥。摄图大摆酒宴,宴请长孙晟。酒过三巡,按照突厥人的习惯要比武助兴。

突厥王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的铜钱。只听得“格勒勒”一声,硬弓被拉成弯月,一枝利箭“嗖”地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从此摄图对长孙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并经常让他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

有一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猛抬起头,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于是他递给长孙晟两枝箭请长孙晟把这两只雕『射』下来。长孙晟接过箭策马驰去,对准两只厮打得难分难解的大雕,“嗖”的一声,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来了。

用法

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应用

“因为凤珠也是十六岁的人了,胡统领早存了个得陇望蜀的心思,想慢慢施展他一箭双雕的手段。”(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贤德女人——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阳人。祖先为北魏宗室长。父长孙晟,隋右骁卫将军,有“一箭双雕”之美誉,母高氏。仁寿元年出生,大业九年(13岁)嫁唐公李渊次子李世民。筮者曾预言她“贵不可言”。唐代隋后被册为秦王妃。武德末年储位之争期间,与房玄龄“同心影助”李世民,并在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激励将士。李世民即位后,立为皇后。长孙氏是一位有趣的贤后,自称不涉朝政,但时常以古事设喻劝谏皇帝,更留下“朝服劝谏”以迂回策略保护大臣的美名;不允许自己的同母兄无忌为宰执,却因不愿留下“恃宠”恶名而请求李世民赦免其参与谋反的异母兄安业;『性』情不好奢靡,却有以丹羽金叶制作的“歧头履”传世;史载“造次必循礼”,却有活泼浪漫的《春游曲》流传;出生于崇尚佛教的家庭,却斥责佛道为异端,在重病时驳回皇帝为其大赦延寿的决定;对于自己掌管的宫人嫔妃非常仁慈,却敢于在其著作《女则》中毫不留情地指摘东汉明德皇后的过失。贞观十年六月己卯日(7月28日),长孙后在立政殿去世,时年36岁。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谥号文德。李世民曾在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魏征婉谏,方作罢。她是一位十分令人玩味的历史人物,这样一位具备一切成为祸国妖姬特质以及条件的女子却选择了一条往往令今人曲解为压抑刻板的道路。也许结合今人所理解的相悖的两端,我们才能看清一位充满智慧、荣宠一生、优雅大气与妩媚活泼并存,且骄傲自负得可爱的贤后的真面目。

长孙皇后与悬丝诊脉

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长孙皇后怀孕十多个月了,不但不能分娩,并且得了重病,虽经宫廷太孙思邈为长孙皇后悬丝诊脉医的精心诊治,病情仍然不见好转。于是,唐太宗对手下大将徐世绩说:“爱卿可知哪里还有名医能治好娘娘的病?”徐茂公说:“臣闻京兆华原有一名医叫孙思邈,疑难杂症一经他手,即可妙手回春。”唐太宗听后说:“既有这样的名医,卿可派人速请他进宫,为娘娘除患,为朕解忧。”

于是,徐茂公遵照唐太宗的吩咐,即派人火速去请孙思邈。孙思邈被召进宫中,唐太宗急忙让他给娘娘治病。由于受封建礼教“男女授受不亲”的限制,孙思邈难得直接望、闻、问、切。于是,他根据唐太宗和宫女们对娘娘病情的叙说,让宫女将一条丝线系在娘娘的右手中指上,隔着罗帐,捏着这条线为娘娘“切脉”。

孙思邈给长孙皇后诊脉时,宫内的御医开始用丝线拴在冬青根、铜鼎足部和鹦鹉上来试探孙思邈,这种小伎俩一点也没有难倒孙思邈,很快就被一一识破。

孙思邈给皇后悬丝诊脉之后,根据丝线的抖动,片刻功夫,孙思邈即对娘娘的疾病作出了诊断。然后,他向唐太宗禀告说:“娘娘迟迟不娩,只需在中指上微刺一针即可,再吃几副汤『药』,娘娘的玉体就能康复。”唐太宗欣然同意为娘娘施针,宫女们遵从孙思邈的吩咐,便将娘娘的左手扶出帐外。孙思邈手持银针,在娘娘的中指上迅速刺拨。针后不久,娘娘果真顺利分娩了。随后,孙思邈又为娘娘开了『药』方。娘娘服『药』后,精神日渐好转。不多日,居然能下床走动了。

娘娘病愈康复,唐太宗龙颜大悦。一日,群臣朝贺,唐太宗将孙思邈宣上金殿,命他执掌太医院。但孙思邈立志为民治病,不愿在朝做官,对唐太宗的任命婉言谢绝。唐太宗不好强留,又赏他黄金千两,绸缎百匹,金牌一面。又亲率文武百官,依依不舍地将孙思邈从京城送到耀县,并题诗相赠。至今『药』王山矗立的高大石碑上,还镌刻着李世民的赠诗,诗云:“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危救急。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

最新小说: [综漫] 剧本组酒厂打工日记 外遇對象是我的妻子 坠落(猎人1V2) 不得(骨科,父女) 奉君天上客(短篇合集) 调教偏执狂(1v1h) 醉骨(1v1高H) 猎人游记[3p,剧情,肉渣] 娇小姐 囚徒(1v3,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