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吟看书吧 > > 战湘潭 > 战湘潭第1部分阅读

战湘潭第1部分阅读(1 / 2)

战湘潭作者:楚南蛮

唐浩明纵谈湘潭人物

唐浩明纵谈湘潭人物

唐徽整理

2oo7年7月7日,湖南省作协主席、岳麓书社首席编辑唐浩明先生来湘潭考察。在江南机器厂,唐浩明先生听取了该厂厂志编辑的情况,尤其对汉阳兵工厂与张之洞的相关资料进行曲了考证。同时,在江南,唐浩明先生进行了一场专关于湘潭的讲座。唐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笔者对湘军的探索就是深受他的影响,他曾赠给笔者许多湘军人物的资料,并为拙著天下湘军进行专门纵谈,其纵谈内容被作为书的序言。此后,笔者与唐浩明先生常有往来。此次唐浩明年先生来潭,笔者就其作品中有关湘潭人物的话题对其进行了专访,现综合整理如下

很早以前,我就听人这样说过,湖南人物以近代为盛,近代湖南人物又以二湘为盛。二湘者,湘潭湘乡也。以韶山为圆心,以一百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湖南近代人物百分之十便囊括其中。没有想到,后来我用我的小说来作了一次验证。我写了三部历史文学作品,其中两部以湖南人为主,一部曾国藩是为湘乡人立传,一部杨度是为湘潭人立传现在市面上流传着许多唐浩明著的作品,大概有十多部,那都是盗用了我名字的作品。按理说,我既不是湘乡人,也不是湘潭人,我是衡阳人,主观上我并没有想到去刻意去写湘潭人湘乡人,我只是想去寻找近代湖南的代表人物。这样人便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湘潭人湘乡人的圈子。现在湘乡与湘潭归属于湘潭市,这样说来,我从编辑曾国藩全集开始至今,至少,有1o年时间是在研究湘潭人。我受惠于湘潭,我感谢湘潭,湘潭人才荟粹,人杰地灵。在我的心灵深处有着太多的与湘潭人相通之处。如果没有,就不会走进这个圈子。

曾国藩一直被认为是湘乡人,当时代的人都尊称他为“曾湘乡”。他的故居荷叶塘就一直属于湘乡,清代荷叶塘被称为湘乡第24都。上个世纪5o年代,湖南调整行政区域,因湘乡的面籍太大,便把上湘划入娄底市区,中湘另置双峰县。虽然行政区划的划分对于研究历史的人来说,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使用来说,有很多不便,但是千余年来历史所造成的地域文化的血脉是无法改变的。把湘乡的文化列入湘潭来考察,我认为是应该的,也是符合实际的。在过去主要以船只作为运输工具的前提下,湘潭之所以成为湘江的一个大商埠、大码头,原因是涓水与涟水都在湘潭汇合。涓水、涟水是湘乡人、荷叶塘人外出的主要通道。湘潭是他们接触外面世界最近的一个城市。这一带的文化以湘潭来冠名是合适的,可以名之曰湘潭文化。

我数了一下,我笔下出现过的湘潭人物有二十个之多。这些湘潭人物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正才型、霸才型、逸才型、异才型。

何谓正才代表当时代的主流文化,代表儒家正统思想的人才。这种类型人才的特点是:以孔孟之道程朱理学作为其行为的指导思想,以朝廷决策机构的政治决策作为推动其行为的核心力量。

罗泽南是一个典型的正才。钱基博在近代湖南学风中非常拔高罗泽南:“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学不能拔俗入圣;不耻生事之艰,而耻无术以济天下”。十年之间因无钱医病,相继失去十一位亲人,承受着极大的精神痛苦,加上贫困,经常处于断炊的状态。在这样一种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打击下,他不但没有被摧跨,反而更加磨练出他坚强的意志、更崇高的济世情怀。这种人就是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滛,威武不能屈”。他是文化人,当地有影响的文化名人。名人对社会的影响非常的有号召力。罗泽南,乡村中一教书匠,振臂一呼,即拉出了一支湘军。名人对社会的影响、号召力大于官吏。所以,文化人不要看低自己的作用。

罗泽南对湘军的贡献体现在:一,湘军的建制,改世袭兵制为募兵制。二,对干部的培蕴。王錱、李续宾、李续宜这些在湘军中位置显赫的人物都是罗泽南的学生。三,湘军作风的培植。倡导“扎硬寨、打死仗”的精神。什么叫扎硬寨行军每到一处即扎坚固的营寨,哪怕一宿。寨子外一般设濠三道,中间濠一道最宽,埋以竹签。敌人冲进来就要陷在里面。打死仗,就是,一上战场,即抱着必死的信心。只有不怕死才而后有生之可能。这就是所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扎硬寨、打死仗”衍化成了陈独秀所谓“湖南人的精神”。

罗泽南与曾国藩既是好友又是亲家。罗泽儿的儿子娶曾国藩的女儿。罗泽南与其学生王錱创办湘勇,所创队伍成为后来曾国藩在长沙办湘军的最初力量和起家资本。罗与其学生李续宾白天上战场打仗,早晚研究经史诸学,是地地道道的儒帅、儒将。罗泽南身体力行,援江西,他亲自带兵;打武昌,他身先士卒。战争使人迅速致富致贵,罗泽南由一个乡间教书匠聚升至浙江宁绍道台。道台,是十品官,相当于今天的行署专员。后罗泽南在武昌攻城战时中炮子而陨。死前,他聚其门徒,留下遗言:“乱及时站得定,才是真学问”。罗泽南影响了许多湘乡人,包括曾国藩。所以罗泽南这个人值得湘潭去用心研究。

刘蓉也是一位正才。他与曾国藩都是湘乡人,是好友加亲家。长沙读书时,刘蓉与曾国藩、郭嵩焘三人换贴订交。他的女儿成为曾国藩儿子曾纪泽的继室曾纪泽正妻贺氏难产死。与罗泽南一样,他是乡村中的一名秀才、布衣,但曾国藩一直把他称之为“卧龙”。曾氏办湘军时他在曾国藩幕府任事,负责文书和粮草筹措,这一切都办得非常妥贴。后他的弟弟战死湖北,扶柩南归,他就不出山了。骆秉章入川,刘蓉随行。刘蓉部署大渡河擒捉石达开,并亲临大渡河监押石达开赴成都监斩,名噪一时。刘蓉从布衣而幕僚至陕西巡抚,走的也是正统知识分子的致仕之路。

霸才,就是霸气之才。他们以申韩之道、法家思想作为其行为的理论基础,仕功是他们实现目标的核心力量。曾国荃、王錱、萧浮泗是湘军中霸才的代表。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忌别人怎么说,不图虚名,讲究实在,象狮子、象老虎,这就是霸才。曾国荃这位曾老九,众所周知。吉字营何其霸气,围安庆、围天京,咬住了就决不放弃,哪怕对手是已之力量的几倍,打天京,三万人对六十万,最多时对八十万,真正的蛇吞象天京拿下了,他可不管他老兄的名誉,任部下大抢大掠,然后一把火烧之。这个人要专题研究。

王錱也算一个霸才。少有大志,7岁时就说男孩应当“功被一世”;14岁时即写出“置身万物之表,俯视万物,则理自明,气自壮,量自宏”;24岁中秀才,虽为小学教师,大难未来之前即上书县令朱孙诒,倡办团练以自保。时人皆笑之。湘勇的创始者实为王錱与他的老师罗泽南。曾国藩移师衡州,王錱便挂出“湘军总营务处”的牌子,遭曾国藩呵斥,斥之为不懂政治。朝廷给曾国藩的任命是“帮办团练”,没有要你办出一支军队,虽然事实上是一支军队,但名目上绝不能这么说,一说就犯忌。有些事可以这么做,但不能这么说;有些事只能说,却不能做。就象“百团大战”其政治意义是重大的,但也暴露了的实力。湘勇、湘军的名片最初始由王錱打造,湘勇本意指湘乡勇,后竞发展成为湖南地方军队的代称、三湘四水的代称。王錱未得曾国藩重任,原所募湘勇也被曾国藩在衡州改制时裁撤合并重组,其心不甘,自回湘乡重募一支湘勇,改投曾国藩的竞争对手湖南巡抚骆秉章,硬是打出了一片天地让曾国藩瞧瞧。王錱在维护湘军的后方基地治安方面功不可没,他在湖南一带剿匪,后又奉江西湖南两省地方政府的意思带兵赴江西打仗。其所创军队称“老湘营”,以打硬仗恶伏著称,被太平军称之为“王老虎”。王錱越境进攻太平军,身经百战,杀敌十万。王錱还有很多体现霸才的地方,如自定营制,用重典。湘军的纪律中明文规定,打胜仗不能抢俘虏的钱财,违者斩首。始初,湘人咸以曾国藩、罗泽南为领袖,独王錱不服,不卖曾国藩的帐,遂自定建制,招兵买马自己搞,颇有点那种“偏要出两个太阳”给世人瞧瞧。王錱其人功利心极强,曾国藩认为王錱是“太笈笈于名利之人”。王錱后累死在江西营中,年仅33岁。

萧浮泗这个人可不简单他敢在湘军军营中明目张胆地搞哥老会,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搞黑社会组织。湘军中允许会堂、黑社会组织,允许江湖集团进入,且他就是黑社会的老大,你说他胆子大不大霸不霸转业回地方以后,他与湖南各地的黑社会组织仍然往来严密,掌控了一个江湖集团。当时湖南巡抚刘昆准备秘密剿灭湘乡的哥老会,曾国藩写信给刘昆和其在湘乡的弟弟曾国潢,劝止。意思是,在别的地方你可以大肆地剿杀哥老会,在湘乡只能用抚,这是湘军的老窝,免子不吃窝边草。萧浮泗是曾老九的部下,如果按今天的问责制论,那会要追究曾国荃的领导责任。孔夫子云:“无知者无畏”,萧浮泗的霸才就是这种。萧浮泗这个人是湘乡人,早年入罗泽南的部队,罗泽南战死,改投曾国荃部。他最辉煌的有两件事。一件是最先带所部打进天京;二件是,李秀成与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后在逃亡中被老百姓抓获就近送到萧浮泗军营,他捡了一个最大的便宜,抓住了当时太平军名义上的领袖与实际上的领袖。当时散落在天京城外的太平军仍有2o多万之众。此着帮曾氏兄弟渡过了一个非常大的难关。故他仗着曾国荃的势,飞扬跋扈,胆大妄为。

什么叫逸才呢超凡脱俗,超逸,不受正统规则的约束,不合正统。他们以春秋战国纵横家的思想作为其行为的理论依据,驱使他们行动的核心力量是心中存在一种远大的抱负,要作帝王之师,要行帝王之术。王闿运与杨度就是逸才的代表。

王闿运,湘潭县人,这个人可是湘潭的宝贝,也是湖南的宝贝,乃至全国的宝贝。他一生在经学、史学、文学、教育学诸领域成就辉煌。他是一个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家,大策士,大经学家,大史学家。

王闿运与官场的交往常常保持名士作派,很有些魏晋风度。他喜欢与官场周旋,与官场打交道,善于与官场打交道,“见大官则藐之”的谋略被他运用得娴熟无比,与官场打交道,他不卑不亢,学问充实于心,浩然之气充实于心。他的学问是真功夫。常年手抄二十三史,贫时如此,富时亦此。盖抄一遍胜过读百遍,且漫漫长夜,娱乐活动少,抄书既是娱乐,也是一种健身。王闿运一生不得其志,对社会愤世嫉俗,但他并不清高。他是见大官则藐之,他身上有一股敖气、狂气。与普通人交往则率真。王闿运的逸体现在他的脱俗、任性,率真,不合世间常规出牌,按今天的说法,就是另类,异类”。王是一个游走于官场的人,他要用官场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但又不能丢自己的尊严,不能成为官员的奴仆。

如有一次,王到金陵看望两江总督曾国藩。适曾有事,当日未得相见,第二日,曾使部下来请他赴宴。王很生气,认为曾国藩看人不来,愤言:“我又不是来蹭饭局的”怒而去之。

若干年后,曾国荃任两江总督,王到金陵,他到处串门,就是不到曾国荃处。曾国荃得知来,急令部下执书捧银追之,索其墨迹。王此时已到了船上,见九帅送银子来,那就应付两句吧眼望长江水,随便胡诌几句。部下拿回去,引起曾氏幕僚们轩然大波。有的说,王闿运是歌颂九帅的功劳如长江之水一样浩荡,有的说王闿运是贬低你九帅,打天京这样的盖世功劳不过如长江之水一去不复返罢了。王得之此事,笑谓左右,我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想,只是想到老九的银子不收白不收,但总要胡诌他几句来搪塞之罢了。

王闿运懂得炒作自己,他算得上是湘潭最善于炒作的作家了。湘军志的编写是曾国藩在生就有所交待的,让湘军故里的才子王闿运来承担。后曾国荃出资请王闿运具体实施。银子是得了,湘绮楼也盖起来了,而湘军志却恼怒了所有的湘军人物。盖王氏以春秋笔法秉笔直书,尤其对湘军攻下金陵后抢掠行径的实笔,把曾国荃惹火了,勒令其毁版,另安排他人重写。王氏之湘军记遂成为一本谤书。我们不说湘军志的史学价值如何,而其文学价值却是无人可与相比的。

湖广总督端方送给他一个砚台,他拿着砚台自顾言语:“砚方不端不方”。弄得端方很尴尬。

湖南前巡抚吴大瀓来见王闿运,席间,吴颇以巡抚自居,王不客气了,指着在旁伺奉的仆人说:“他吴大瀓都可以当巡抚的话,你也可以。他只不过是乘时罢了”使吴大瀓大失面子。故很多官员在王面前都不敢起调子,在其面前都以弟子自称。

他可以想出许多别人想不出的见面的由头。比如说,三十年前,他在北方与袁宝庚袁世凯之叔父吃过一顿饭,席间,扯起彼此同是一年中的进士,一个湖南中的举,一个河南中的举,可谓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而袁与王当时拜了同年。这本是酒桌上的戏言,三十年之后,王闿运让杨度执信去河南拜访袁世凯,称是其叔父的同庚介绍过来的。这种套近乎的办法使杨度有机会接近袁世凯。袁世凯第一眼就看中了杨度。

他与张之洞若干年前在一起吃过一顿饭,吟过几首酬唱之作。若干年之后,他让学生拿着他鸦涂的诗作去拜访湖广总督。这种狂、妄、逸,倒有些把官场视为低他一等,他就是这样“见大官则藐之”,居然屡屡奏效。

与社会打交道他采用的是玩世不恭的态度。他诙谐,调侃,能以逍遥通世法,以平民身份与社会各界打交道,不做派,不扭捏,是真名士,真风流。

比如说,曾国藩过世,举国上下为之哀悼,一时挽联花圈如云,按理,挽联总是对亡者品德功绩的肯定,而王闿运却送去了两幅这样的挽联。其一平生以霍子孟、张叔大自期,异地不同功,勘定仅传方面略;经学在纪河间、阮仪征之上,致身何太早,龙蛇遗憾礼部堂。其二杀贼功高,百战余生成福将;和戎罪大,三年早死是完人。前者:把两位抄家的大臣作比,对其功绩肯定也仅只限于镇压农民起义和经学方面。后者,骂人家应该早死。意即,没有天津教案,你就是古今完人了。这到底是贬还是褒,用春秋笔法写挽联,孝家如何会高兴呢

与他打得火热的有一些是社会底层的人,如名伶、名妓、侠妓等。咸丰五年,王进京会试,路过郑州,识妓女秋云,两人填词作赋,成红粉知已。王吹嘘,此次进京必中天下大魁,盖时香车宝马来接。结果连个进士都未中,只好灰溜溜地从运河南下绕道回家。三年后又进京会试,再到郑州时,秋云已经等不到心上人而忧郁而逝。又比如,她的第二夫人莫六云,本不过广西一歌女,因为在广州唱出了名而成为众人追遂的目标。时王闿运在广东巡抚处作师爷,也时常去戏院捧场,没想到把个莫六云勾引上,那莫六云自购宝石猫眼绿一对作为定情之物,并在报上刊登嫁人启示。那嫁人的条件是为王定制的,只是为掩耳盗铃人耳目,结果不名一文的王闿运把广州城的女名星娶到了手,时人诗云:抚署一幕客,名动五羊城;湘中一寒儒,势压八名府。

晚年的王闿运风流不减当年。前面二夫人相续辞世,他不再娶了,但是女人还是需要量的,找了个周妈当保姆,实际上是工作秘书与生活秘书一肩挑。周妈并不漂亮,甚至还有些丑,但她把王闿运招呼得贴切。王称她有“陈平之才”,而周妈也俨然以王府女主人自居。晚年的他不再明媒正娶,而与保姆周妈相伴生活,可谓很开放的了。无论出行何处,总带上周妈,周妈成其贴身女仆。在衡州任山长时,有一次,一和尚因寺院的菜地与官府有些冲撞,需要有人找官府蔬通关节,周妈事前已收人家2oo两银子据为已有,王装聋作哑,写一条子给周妈:“本山长向不与出家人往来,若僧尼有事求,须敬垫现银2oo两”这样既为周妈解了围,又不坏自己定的规矩。

民国初年,袁世凯邀王闿运北上,路过武昌,见段芝贵湖北总督,他穿着清朝的袍服。段笑他:“都民国了,还穿什么胡服”王闿运指着贵芝贵笔挺的西装革履:“你不也穿的是胡服”。段哑然。段又设难:“王老先生,听说你一辈子都不愿做官,为何到了晚年又想出来做官了是不是当官比当老百姓好些”王一本正经地说:“段大少爷,这就是你不晓事了,当年李少荃说得好,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就是做官了,一个人若官都做不好,那就一无是处了。过去我年富力强,有许多大事难事要我去做;现在老了,无用了,便只有去做官了”。说罢哈哈大笑。段知道这老头子的厉害了,不敢怠慢了。席间,王大谈中兴时期与曾左彭胡的交往,令湖北官场新贵们肃然起敬,纷纷写帖来请王的客。王一个也不领情,他跑到武昌一个叫王金玉的老妓女处抄洛神赋去了。

到了北京,袁世凯宴请他,他把周妈带上,袁问:这是你的什么人他说:我的保姆,我的拐仗。席间与周妈对着袁世凯指指点点,不把个民国总统放在眼中。

袁世凯请他出山当中华民国国史馆的馆长,他让全馆的人放假“你们回家吧,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每月来领薪水好了,这中华民国有什么史可写,不就是梁山泊与瓦岗寨罢了”。

最新小说: 渡我(救赎1v2) 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 存档是我的bug 潮汐gl(骨科纯百) 甘愿做狗(h 1v2) 从农村包围城市(H) 重生后我被宿敌们包围了gl(np高h全神经病) 斯德哥尔摩情人 [综英美] 当超英被偷家 繁花降(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