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吟看书吧 > > 战湘潭 > 战湘潭第1部分阅读

战湘潭第1部分阅读(2 / 2)

王闿运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他一生最遗憾的是他的帝王学没有成功,“纵横计不就,空留高咏满江山”。

帝王学,即政治学,是政治学中的最高者,要么伴君王侧,要么另觅君王,两者风险都很大,张仪的结果是被车裂,晁错的下场是被腰斩。古往今来,玩帝王学者鲜有完美下场,而功名之学不同,按部就班,以任而获功名利禄,较之帝王学,虽低一档次,却安全,诗文之学就更稳当了。

如何理解王闿运的帝王学、功名之学、诗文之学我在杨度中假托王闿运之口这样定义功名之学、帝王之学和诗文之学的

所谓功名之学,就是为功名而来求学,目的就是考取举人进士中翰林,这类人,只需熟读四书五经,精通八股,作诗赋诗,会写策论,作官是他们的目的,诗文是他们敲开功名之门的砖石,这是最初等的学问。

所谓诗文之学,就是探求古今为学为人之真谛,寓毕生之精力治一经一史,辩证纠误,烛幽发微,或登群籍之颠峰,览历代之得失,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或发胸中之郁积,吟世间之真情;或认一时之颖悟,启百代之心扉,它以立言为本质,不以立行为终极。

所谓帝王之学,是以经学为基础,以史学为主干,以先秦诸子为枝,以汉魏诗文为叶,通孔孟之道,达孙吴之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集古往今来一切真才实学于一身,然后登名山大川,以恢宏气概,论民间疾苦以充实胸臆,结天下豪杰以为援助,联王公贵族以通声息。斯时方具备办大事的才能,再然后,或从容取功名,由仕途出身,侧身廊庙,献大计以动九重,发宏论以达天听,参与政事,辅佐天子,做一代贤相,建千秋伟业;或冷眼旁观朝野,寻觅非常之人,出奇谋,书妙策,乘天时,据地利,收人心,合众力,干一番非常大业,以布衣取聊相,由书生封公侯,名震环宇,功标青史。帝王之学是大学问,然自古以来树大招风,功高易谤,大德大善与大罪大恶,不过一纸之隔。入凌烟阁上封侯榜的是他们,油烹刀锯,甚至毁家灭族的也是他们。

年轻时他只想行帝王学,他是许多重臣的家庭教师和幕府成员。如年轻时在肃顺府中当家庭教师。肃顺是咸丰帝时的权臣。咸丰帝热河病死,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诉发动祺祥政变。其时湘军攻克安庆,曾国藩被清廷正式任命为两江总督兼管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王闿运来到曾营游说曾国藩,纵谈谋国大计。我在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细节:曾国藩以茶代墨,连书“狂妄、狂妄、狂妄”曾国藩拿下天京后,不但没有非分之想,反而自裁湘军,自剪羽翼。王闿运在他自己手上没有完成一个帝王学的个案,便把平生所学尽传杨度。杨度把老师的这一套用在袁世凯身上。杨度任筹安会会长,积极为袁世凯称帝摇旗呐喊。袁世凯倒台,杨度遭到国民政府通缉,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王闿运逝世,流亡之中的杨度请人送来挽联:“旷代圣人才,能以逍遥通世法;平生帝王学,只今颠沛愧师承。”

帝王学到了杨度手中便失传了,它成了一门绝学。可笑的是,现在的小青年有不少对此还兴趣旺然。有读者看过我的旷代逸才之后,纷纷电函咨询帝王学,有的甚至还要拜我为师,学帝王学。真是可笑也

杨度秉承其师的地方很多。他可以说是一位仕功心强、诗人气质浓的政治活动家。他是一个多变的人,中国近代史上非常传奇的一个人物。玩政治,玩的是实力。他没有实力,便只有颠沛流离的命,朝秦暮楚的命。关于杨度,我的长篇历史小说旷代逸才对这个人物有专门的分析评价。

异才何谓异,与众不同,与常不同,奇异之才是也。指导异才的思想理论基础是对宇宙自然山川万物的博爱,指导其行动的核心力量是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这类人才的代表是齐白石、八指头陀。

八指头陀,原名黄独山,湘潭县石潭雁坪乡银湖堂人,幼年贫寒,7岁丧母,12岁丧父,幼年即为富家放牛糊口。18岁,偶见篱笆间桃花为风西摧败,残红遍地,触景生情,感世俗悲苦,人生艰难,投湘阴法华寺出家。八指头陀刚入斋院时,私养一狗。一日正在喂狗食,主持过来,为不被发觉,以狗食自食。事过之后,他恶心得全部呕吐。但随即又想:其实快乐与痛苦仅一念之差。于是,他调整心态,成为一位快乐的和尚。一不小心,又成为一位诗僧。21岁时游洞庭湖,他妙手偶得一句“洞庭波送一僧来”,被时人激赏,称神来之笔,于是有志于诗。初学诗,因识字不多,常以画代书。遂成为特色。1877年,至宁波阿育王寺,烧残两指并剜臂肉燃灯供佛,号称八指头陀。先后任湖南多个名寺主持。加入碧湖诗社,受到王闿运指教。八指头陀与张登寿、杨庄、齐白石都是王闿运的弟子,一为和尚,一为铁匠,一为妇人,一为木匠,故称湘潭四异人。八指头陀早期诗作多取法中唐。如“水清鱼嚼日,山静鸟眠云”,格律精严,意境清新。他是一个非常爱国的诗人,如湘军在甲午中日战争的辽宁战场,他写了许多歌颂湘军将士的诗文。他还多次上书请愿,讲演,为救亡图存奔走。1912年,中华佛教学会在上海成立,他以精深的佛学造诣,传遍大江南北的诗名和崇高的爱国风范,被推为中华佛教总会首任会长,受孙中山邀请赴南京共商国事。1913年,华法寺被袁世凯军阀侵占,他入京请愿,因接待他的袁世凯政府内务部人员言谈时辱及孙中山,他愤而与之辩驳,遭到羞辱,气极倒地,当晚圆寂于北京法源寺。他的诗文由同乡杨度整理,有八指头陀诗集存世。

齐白石这位中国现当代最负盛名的艺术家,我就不用多介绍了。但有一点,我们要分析,他由一名木匠、一位民间艺人,4o岁才开始学诗学画,能在很短时间内达到许多人穷其一生都不能达到的高度,成为世界级的画师巨匠,是何原因这是因为他来自湘潭,有着与生诸来的灵性。齐白石笔下的花鸟虫鱼是世所公认的,尤其是虾。实际上,齐白石的诗文也是非常不错的。湘潭是一处山水灵性之地,刘禹锡云:“潇湘间无土山,民乘是气,往往清惠而文”。近世以来,湘潭的文化名人如过江之鲫,这是有一个土壤原因的,有一个文化传承的,缘于他们对宇宙、山川的热爱,缘于一种天赋与灵性。

湘潭值得我们去思索的东西太多了就是湘潭人物,我也只能粗线条式地概而言之。

说到咸丰四年的湘潭之战,我认为,它是早期湘军的重要战役,它决定了早期湘军是否还能存在的问题,是曾国藩一生的转折点,是太平军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守的转折点,是湘军冲出湖南走向长江中下游、走向全国的转折点,希望湘潭本地人很好地研究湘潭之战,这对于湘潭争创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旅游胜地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我从未对一个地域性的群体进行过整体性的思考,湘潭是唯一例外的。我以为,湘潭人物可分为四个部分:正才、霸才、逸才、异才。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有些人物兼顾几种才质。概括而言,湘潭人才有以下特点:一,都有文化,素质都非常高,他们不是绿林、不是莽夫,无论打仗、做学问都是站在时代的前面;二,他们都积极进取,都志存高远,他们的知名度在海内都是第一流的,在自己从事的领域里为全国一流;三,他们都出身贫寒,带着与生俱来的勤奋在社会中打拼,是自己拼出来的,挣出来的,他们富贵了,也过着清平的生活,绝无市井油滑之气,他们至始至终保持着质朴、率真的本质;四,他们都偏正于文化,无论是政治家、军事家,他们往往又是知名的文化名人;五,奇才多于正才,即使正才也非循规蹈矩之辈。这是楚文化的特质,是湖南山水的影响,也是因为远离皇都、独立根植于楚之一隅的结果,才会出现“楚境一隅,经营天下”的近代中国政治军事文化的特色。实际上是湖湘文化的表现,有独立的个性的体现。湘潭文化是湖湘文化最集中的代表、最集中的体现。不过以上分类只是相对的,。如当代最杰出的湘潭人,他就集正才、奇才、霸才、逸才于一身。他自己就说过,我这个人身上,有猴气,也有虎气。他一些出格的行为常常非人所思。

时人评价:近世以来,“中兴人才,尽出湖湘”,而我个人认为,近世湖湘人才半出湘潭。论人才之盛之俊之伟,三湘四水,无出湘潭之右书包网想百~万\小说来第二书包网

战事从广西开始

秦始皇似乎早就预感到百越与楚南蛮之间迟早要爆发战争。两千多年前,在他派兵南征百越的时候,便在湘江与漓江之间人工凿通一条运河灵渠,让两个省的母亲河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其实,湖南的三湘四水湘资沅澧,四水中竟有两水发源于广西湘水与资水都发源于资源县,这两条河流是湖南境内最大的两条河流。广西资源县县名就是取“资水之源”。湘江的上游有相当部分在广西境内。

然而,秦始皇的这个美好的愿望注定要成为泡影。

这个忧虑不是在秦朝,而是在他身后的两千多年。

这件事始作俑者是一个叫洪秀全的广东书生。他坐在珠江畔的一间破茅屋中,越来越觉得这书无法读下去了。时局动荡,内忧外患,岭南之大,广袤的原野已经安不下一张宁静的书桌了。他要造反要领导人民造反

然而,在太平日子里号召生性怯懦的中国人造反,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这日子实在是没法过了;二,要有一种吸引人的思想。前者,到了道光末年,社会矛盾非常突出,政治腐烂,天灾不断,列强侵略。尤其是184o年鸦片战争之后,清廷与列强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门户被打开,割地赔款,中国已成瓜分之势。后者,提出一种新教“拜上帝”和提出“驱除满人、归政汉人”的口号。

想法决定干法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大多是“清君侧”、“恢复汉室”、“均田地”等老一套。“恢复汉室”与汉人的正统观念是相符合的,尤其是前明余孽。但更多的老百姓认为,这个天下姓朱、姓刘与姓爱新觉罗没有什么不同,只要我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拜上帝”则是受洋人基督教的影响,“师夷之技以制夷”、“与国际接轨”、“与时俱进”。他疯狂地号召老百姓不要信孔孟,不要拜祖宗,来拜上帝。还真影响了许多生活在最底层的弱势群体,形成了拜上帝会。一个西方的上帝在孔孟之道流传几千年的中国的南方上空飞扬。

广东虽然是当时中国最开放的地区,但是官方是不可能让这一与正统思想相悖的外教在岭南传播的。官方要通缉他,玩不下去了,他就转移阵地,将的大本营搬到广西的崇山峻岭之中。

广西桂平县境内的紫金山成了一处好地方。他与卖炭的冯云山成为知己,后又结识了诡诈的杨秀清与阴毒的韦昌辉等,开创了紫金山造反根据地。三年时间,其教徒竟发展到数十万之众。许多找官方说理不清的,找到这个民间组织,就一了百了。洪秀全成了弱势群体的青天。大量的募捐款、加入新教的会费,如潮水般涌到紫金山。一些不得志的小吏与书生,也加入了唱反调的潮流,洪秀全的势力发展到官方也无法控制了,后来他干脆联络各地的白莲教、天地会、各种占山为王的组织,打家劫舍、劫富济贫,与北京城的皇帝公开叫板:“那个连汉话都讲不顺的满洲老头凭什么统治汉人”

南中国到处造反,承平日久的官方,开始并没将这个组织当一回事,一些的地方官员带领同样的绿营兵前往镇压。绿营兵认为平叛是最好捞钱的机会,结果自然是教徒们竟将来犯的官军打得落花流水。

那位伟大的禁烟运动领袖林则徐,因为刚愎自用的强硬,惹出了中英鸦片战争,而被贬去新疆伊犁,接着又被派去贫穷的西南做云贵总督。出乱子的时候自然又想到他。七十岁的老头被重新起用,他从崎岖不平的云贵高原颤颠颠地赶赴广西,但是,半路上就一命呜呼了。

清廷又起用一个叫李星沅的前两江总督为钦差大臣。李星沅,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累官至太子太保衔、两江总督。众人知道他打仗有水平,是因为道光二十七年他镇压过永昌回民起义。广西事起之时,他已经称病解职回籍休息了,清廷诏命他为钦差大臣。

李星沅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发挥广西提督向荣与广西巡抚周天爵两位大臣的积极性。此二人并有重名,在广西各不相让。

向荣,四川人,寄籍甘肃固原。广西事起时从固原提督调任广西提督,他是前期追剿太平军的清军主将。向荣与巡抚周天爵不合,与将军乌兰泰不合,与钦差李星沅和后来的钦差大臣赛尚阿都不合。此人打仗可以,但是总认为朝廷对自己不重视,今天派一个钦差,明天派一个钦差,为什么就不把我直接提拔为钦差大臣周天爵你好言兵事,你去玩

周天爵,山东东阿人,就是今天产阿胶的那个地方,广西事发时他以漕运总督兼任广西巡抚。此人好言兵事,而驭吏太严,多怨声。周开始还打了几个小胜仗,被清廷授命专办广西军务,广西巡抚一职改由劳崇光代。这实际上是没了地方实权。周天爵对李星沅也不屑一顾,认为我也是总督,而且是实打实的,你李星沅还是前总督,为什么我要受你节制

于是,李星沅、周天爵、向荣互不买账,遂使象州合围中的太平军冲出。李星沅调和向荣与周天爵不成,北京又派赛尚阿接替他任钦差,命李回湖南督师防守。

在这个节骨眼上,李星沅竟疲惫而死。死前留下遗言:“贼不能平,不忠;养不能终,不孝。死后请殓以常服,用彰臣咎。”潜意识里是老子对你们这些满洲来的异类一直不好如何评价,老夫,汉人也,死</br></br>

最新小说: 渡我(救赎1v2) 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 存档是我的bug 潮汐gl(骨科纯百) 甘愿做狗(h 1v2) 从农村包围城市(H) 重生后我被宿敌们包围了gl(np高h全神经病) 斯德哥尔摩情人 [综英美] 当超英被偷家 繁花降(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