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吟看书吧 > > 战湘潭 > 战湘潭第12部分阅读

战湘潭第12部分阅读(1 / 2)

埃ψ铀耐埃煲隆11平怼5睹br>

器械无算。此初四日水师追剿大获胜仗、初五日卯刻克复城池之实在情形也。

现在贼匪纷纷窜逸,有上窜者,有下窜者,有径回靖港者,皆零星逃窜,不复成军。已饬塔齐布分途追剿,并札饬各道府州县四处搜拿。湘勇管带、已革升用同知直隶州知州王錱,追贼至云湖桥,杀贼四十二名,生擒二十余名。又一股由渌口窜至酃陵县界,约人数百,将窜入江西萍乡,臣等飞咨江西抚臣速饬堵剿。

此次逆贼大举南犯,多曾历百战凶悍之徒,意图窃据湘潭,与靖港之贼互为首尾,倘不及早扑灭,不仅省城孤注,难以图存,即衡、永、郴、桂及两粤匪党闻风响应,从乱如归,东南大局不堪设想。幸仗皇上威灵,八日之内,水6十获大胜,全股扫荡,贼胆已寒。讯自贼中逃出者,皆云:“粤、楚满发老贼及皖、鄂新附之不为尽力,新贼疑老贼之暗汇军情,彼此猜忌。初二初三两日败回收队之后,在潭城分党械斗,自相屠戮者约计数百之多。”此皆臣意想所不到。

此次痛剿,毙贼近万,所获旗帜器械无算,凶渠、伪目除功斩外,或毙于水,或毙于火,为数极多。被掳解散之人约以万计,逆贼实已闻风丧胆。现在靖港一股,亟应回军剿办,俟水6兵勇调回,即行相机攻剿。

补用副将塔齐布,忠义奋发,勇敢当先,士卒乐为之用。通城剿贼已获大胜,此次复著奇功,实属武员中杰出之才。前剿办江西土匪案内,请旨赏换花翎,以副将补用,尚示接准部复,应仍请赏换花翎,加总兵衔,并赏给勇号。蓝翎守备周凤山,饶有胆略,深得士心。上年冬间在常宁县洋泉、道州四眼桥,本年正月在道州岩岭村,屡次带勇剿匪,迭著战功,拟以都司保奏。三月十四日随同塔齐布进剿崇、通贼匪,大获胜仗。此次奋勇当先,克获全用,应请旨以游击升用,先换顶戴,并赏换花翎。委员即选知县夏銮,督勇力战,胆识俱壮,应请旨以同知升用,先换顶戴。蓝翎千总杨载福,以6路武弁,督带水师,被贼枪伤左肋、右腿数处,裹创血战,奋不顾身,6续烧毁战船四百余艘,请以守备留于本省补用,并请赏换花翎。六品军功附生彭玉麟,书生从戎,胆气过于宿将,激昂慷慨,有烈士风。臣曾国藩前在岳州派往西湖搜查贼船,该生带水勇三十余名,分坐两小舟,周历重湖,沿途搜剿,杀毙长发贼匪三十余名,夺获贼船数只,拟以县丞保奏。此次力请带勇,会同杨载福亲坐小船,焚剿贼船六七百只,免致他窜,阙功甚伟,应请旨以知县归部遇缺即选。分带水勇哨官张宏邦,奋勇当先,抢贼目船,生擒黄巾贼目,并焚烧贼船数十,身受重伤,应请旨以千总归于广东拔补。国子监学下衔、候选训导江忠淑,系前安徽巡抚臣江忠源胞弟,督带楚勇,首先登城,立将城池克复,甚合机宜,应请旨赏加五品衔。

此外,各员弁兵勇,奋勇出力者尚多,俟即核明劳绩最著者,开列名单,吁请皇上恩施,加以鼓励;阵亡员弁兵勇,俟该将等查明,分别奏请赏恤。庶才杰进用,而廓清可期;拔擢有真,而群才竞奋。

所有水6胜负实在情形,谨据实由驿驰奏,伏乞皇上圣鉴,训示施行。谨奏。

对于以钦命团练大臣身份与湖南巡抚合奏的这份情形折,曾国藩非常满意。书包网想百~万\小说来第二书包网

从湘潭之战中走出的两军将帅

湘潭之战虽然结束了,但善后事情还有许多。太平军的溃勇到处都是。曾国藩饬湖南各州县会团汛兵、弁兵、团练、士绅于名属地之要隘处严密兜截,战事进入搜剿之中。同时飞调湘军水6各军朝靖港进发,誓拔敌巢,以报上次投水自杀之恨。

据衡山、醴陵、浏阳、平江、安仁、常宁等地的禀报,各地截擒太平军余众数百数千不等。可见这次湘潭之战,太平军被打散很多。也可能有人见势不妙,化整为零分赴各乡村,发动群众,联络会党,等待高嘲。这一点在曾国藩上奏北京的奏折中可以看出:“讯问广西、湖南满发,老贼居多,希剃发潜归,复行勾结滋事。”

有一大股太平军从湘潭登上辎重船,扬帆顺流而下。塔齐布等从6路赶到长沙时,该股太平军已经由湾河、芦林潭一带扬帆下窜,经过湘阴、岳州等处,均不敢停泊。这一股太平军在途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舵工、水手逃散,一路遗弃的船只很多。

驻扎在下摄司、株洲、渌口等地的太平军,在湘潭前线总撤退的前提下,已奉命全部向醴陵方向撤退,他们在集结后从江西返湖北通城。这支部队在湘赣边界与堵截的清军发生多次战斗。参加围堵这支太平军的部队,是曾国藩调过去的,守备徐统绪、知县陈鉴源,带领绥靖兵三百名,之后,江忠淑又带一千三百名楚勇奔赴平江,会同知州林源恩进行围剿。这支逃难的太平军部队战斗得异常辛苦。

为接济这支部队,湖北通城的太平军派出援军从江西义宁州界的桃树港进行打援,击败了湖南、江西官军会剿的企图,江西的官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太平军援军冲入湖南,直达平江的上塔,将围困中的湘潭撤退的太平军余部救出。林源恩分派随营绅士管带带壮勇团丁暗道抄袭,太平军中埋伏,激烈奋战之后,丢下九十余具尸体。带着缴获的江西官军数百杆抬抢鸟铳,退入湖北通城地界。这时江忠淑也追到湖北地界通城九岭一带。

五月初一,湘军拟出队攻剿。通城的太平军分路蜂杀而来,湘军分三路抵抗。在激烈战斗之后,太平军后撤,在过河的途中又有一些损失,被迫再撤至一座山上。湘军狂冲,杀上山梁,太平军又丢失了一些军械弹药。太平军亡命奔溃,坠岩跌死者无数。太平军退回湖北通城境内。从靖港、宁乡、岳州退回湖北的太平军也聚集在通城,通城的太平军重新集结,双方形成对峙。

湘潭之战成为近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它决定了早期湘军存在与否的关键,改变了湘军的命运,湘潭成为湘军的福地。参加湘潭之战的湘军6师的主要将领有塔齐布、周凤山等。他们在未来的战争中充当着湘军的中流砥柱。

塔齐布,字智亭,满州镶黄旗人。镶黄旗本身在八旗中属于地位较低的一类,多以农业经商为主。到他这一辈时,家境衰落了。先入京师火器营鸟枪护卫军服役,升三等侍卫。后分派到湖南,在长沙协服役任都司,左营守备。绿营虽然,但是他却严格要求自己,不与之为伍。长沙之战后曾国藩认识他,他任游击署抚标中军参将。时曾国藩在省城练湘勇,留心察访大小将弁,求其临阵不怯,为士卒信服之人。湘军的训练,营务都是靠塔齐布来进行的。塔齐布练军有方,常在雨中练兵,纹丝不动。湘勇皆乐为之用。曾国藩认为塔齐布属于忠勇之士,多次向皇上保举此人,并以自己的政治前途作担保,“此人日后有临阵退缩之事,即将微臣一并治罪。”曾氏把一个满人拉进湘军,本是想去掉皇上疑心,没想到塔齐布这位东北人却对曾氏有了知遇之恩,遂许以性命相驱驰。湘潭之战前夕,曾国藩硬是将长沙协副将清德参倒并交刑部治罪,保荐塔齐布为长沙协副将。湘潭之战,塔齐布不辱使命,一仗即为曾国藩扳回了面子,在后来的战武昌、战田家镇等一系列战役中塔齐布英勇善战,成为湘军的重要将领。其人特点:身先士卒,但又不自伐其能。一满人与湘军打得火热,实属不易。后攻江西九江时,因屡攻不破,忧愤呕血而死,年仅三十九岁。清廷震悼,依将军例赐恤,谥忠武,并诏令在湖南建专祠纪念。湘潭县志载:塔卒于九江军中,丧过县城,士民举哀奠之,即为立祠。奏准春秋二祀。

塔忠武祠在湘潭老城通济门之东今老县城物资局宿舍附近,当时占地面积四十六亩,又靠雨湖之后湖,便成为湘潭人进城时能看见的建筑。曾国藩为湘潭的塔忠武祠撰联:将军真天上飞来,五日功成如反掌;国士本人间杰出,千秋论定许齐肩。

同时附在此祠一起祭祀的还有三个湘潭县县令,他们均为湘潭历史上三位清官,他们的名字是白景、卫际可、叶攀鳞。白景是乾隆时人,三次任湘潭县令,县志称他“声如洪钟,善养威重”。十六总的白公渡,就是为了纪念他。叶攀鳞,清官,在任三年,卒,年仅四十二岁,其妻先卒。叶为浙江人,竟穷得无钱归葬。卫际可,清官,去职时老百姓自发为之送别,“送者盈路,自棹舟追送至长沙者数千人”。六年后有人要暗算他,说他在湘潭任上亏空了数千金。湘潭老百姓闻之,三天之内,咸自发垫资为之清冤。湘潭至今有谚语“卫夫子不得冤清”,即指这位廉洁但不善于理财之地方官。这样三位清廉、在湘潭地方响誉极高的县令也只能附祭在塔忠武祠,可见湘潭人非常看重湘潭之战。

周凤山,曾国藩识之于让他带勇赴常宁剿匪之中,迭有战功,升都司。湘潭之战时,周已升为蓝翎守备。曾国藩对他的评价是“饶有略,深得士心”。后又给他一个评语:“精练持重。”他与塔齐布都是曾国藩在靖港兵败之后准备自杀前向皇上呈递的遗折中推荐的人物。周凤山在湘潭之战中确实打得英勇,但是在此之后他真的变得“持重”了,打武昌花园时,他拥兵蹑慎,却让兵少的罗泽南先上。打南昌,他屯军江西樟树镇,“持重”而陷入太平军重围,几致全军覆没。周凤山是曾国藩看走眼的一位高级将领。樟树战之后,未再重用。

王錱,利用湘潭之战以防太平军入湘乡为由,大规模募勇,自拥六营,共计二千二百人,计划再募三千四百人。曾国藩察其势大,难以驾驭,檄其裁减。他不予理置,有骆秉章扶植,终于自成一军,号“老湘营”。老湘营为平定湖南各地会党、确保湘军后方平安立下大功。后部队拉去江西作战。王錱累官升直隶知州衔。后累死在江西乐安战场。清廷赠布政使衔,二品恒典,谥壮武。

萧启江,湘潭之战后,受骆秉章意募勇成“果字营”。参加对江西作战,升知府。参加多路大军回宝庆大战石达开,追太平军入广西,解桂林围,擢按察使。后随骆秉章入川,病死于行军之中。

童添云,后官至副将,战死于九江。

彭三云,后官至副将,战死于湖北。

周清云,后官至副将,战死于武昌。

萧捷三,后官至副将,死于石钟山。

凡此种种,不一一叙。

湘军水师更是自湘潭之战一举成名。他们中许多人都成为清廷的封疆大吏。

褚汝航是广东人,曾在清绿营广东水军中服役。曾国藩最先练水军,缺乏人才,始把他从广东拉过来。他带来了广东快蟹长龙船的制作办法,他是早期湘军水师的统领。湘潭之战后,参加湘军战湖北,率水师出洞庭湖时,“遇大风”翻船而死。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衡山人,其父是安徽的一个小官吏,辛辛苦苦赚了点钱回衡山买田买地,后都被族亲强霸,遂一贫如洗,一病呜呼。彭玉麟从小就没有父亲,是母亲带大的,他还有一个弟弟。母亲告诉他: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与族人争那几亩田土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他的勤奋、聪慧引起了衡阳知县的重视,一边担任县令的家庭教师,一边参加科举取士。第一次童试时,他的成绩获全衡州第一,但知县为避嫌,让他推让,第二年再试。这样一位有志于科举取士、并且有可能靠科举取士来改变自己命运的人,被曾国藩“强令入营”,帮助建水师。此人书生气极浓,每打一次仗,他就推辞上面的封赏。而他每一次推辞,封赏就会更大,最后做到了长江水师总督、兵部侍郎。彭玉麟受王船山的影响,他不屑为清廷的官,他出来打仗,一则是曾氏“强令入营”,没办法,一则是他认为镇压太平天国,维护地方社会秩序,这从哪朝哪代都说得过去,只要不做清廷的官就行了。这么一个读书人,没有什么爱好,一好画梅花,战斗之余就是一个劲地画梅花,晚年养了一只鹤,以鹤以梅作伴,画了一辈子,他的作品流传海内外,死后梅花的身价很高;他二好喝酒,常令一两兵丁侍后,自饮自嚼,置妻子儿女于不顾,性情乖僻。但他一生刚正廉直,他敢查曾老九的乡间侯府,微服私访来到荷叶塘,见曾国荃的宅院有违规制的地方,轻描淡写地说了句:“院门太高了。”那曾老九真的服服帖帖地降下门阶。彭玉麟后来成为清末咸同中兴的五大名臣之一。

杨载福,长沙人,行伍出身。曾国藩创水师时,拔为营官,与彭玉麟是多年的搭档,基本上湘军水师以彭杨并驾齐驱。参与过湘军水师大大小小的恶战,如战湘潭、战武昌、围九江、战鄱阳、战安庆、战天京。后官封为太子少保,带勇渡台湾海峡与法人作战。死后葬于长沙。“文革”期间,其墓被红卫兵掘,掘时尸体鲜艳。有一把宝剑在棺材中,寒光闪闪。

黄翼升,长沙人,少孤,初在长沙协标营当队长,曾国藩创水师时调任哨长,隶杨岳斌部。参加水师诸多大战。他是鄱阳湖水战的主要战将。咸丰十年,曾国藩奏设淮阳水师,荐之,授镇总兵。金柱关之战大显身手。李鸿章进规常熟、苏州时,清廷任命他为江南水师提督。后任长江水师提督。彭玉麟终制回籍,长江事务全部委之管理。

李成谋,湖南芷江人,湘潭之战时任水师哨官,隶杨岳斌部。参加长江上大小战役。胡林翼议肃清江面,其功最甚。历任福建漳州镇总兵、福建水师提督、长江水师提督,江南兵轮悉归管理,加太子少保。

李朝斌,善化人,由行伍隶长沙协标,创水师时,调任中营哨长参加湘潭之战。历任参将、镇总兵、江南提督。

刘培元,长沙人,湘潭之战中为一弁兵。后历官至浙江处州镇总兵,加提督衔。

王明山,湘潭之战后,随曾国藩大军转战湘、鄂、苏,后官至福建6路提督。

吴加榜,益阳人,参加湘潭之战,隶杨岳斌部。后历官至记名提督,瓜州镇总兵。光绪二年兼署长江水师提督。

罗逢元,湘潭人,由武生出身,治水师时,充哨官。后官至记名提督,云骑尉世职。

参加湘潭之战的太平军主要将领的结局又如何呢

石祥祯退出靖港,不久回师攻克武昌。调天京,在天京东南七桥瓮与清军作战时阵亡。

林绍璋,湘潭之战后,被免职,调江西湖口协助石达开防守。三年后复职春官又副丞相。后石达开负气率众西走后,他被洪秀全重用,调回天京,任地官又副丞相,与蒙德恩、李春发同理朝政。封章王,代理外交事务,对洋人强硬。参加天京保卫战,天京失陷后护幼主洪天贵福出逃,战死在常熟。

石镇仑,湘潭之战后,率军北退,占常德,后放弃。参加战武昌,克。又复随大军反攻岳州,不克。后在田家镇半壁山防守战中阵亡。

韦俊,又作韦志俊,湘潭之战后,八月回天京,随秦日纲又沿江攻湖北,克武昌,由他镇守。屡挫湘军,击伤罗泽南,罗旋伤重而死。封定天福,授右将军。因其兄韦昌辉死于天京政变后,遂向湘军投降。为湘军参将,后升为副将加总兵衔。结局还是被曾国藩找了一个理由杀了。

曾添养,在湘潭之战后,退守岳州。在随后与北进的湘军接战中,他采用小队接战,大阵伏击,屡挫湘军,先后斩湘军总兵陈辉龙、湘军水师统领褚汝航。但随后在与塔齐布的交战中,因舍舟登6,扼险扎营,被塔齐布湘军重围,力战而死。天国追封他为天朝九门御林沁天义,赠烈王号。

最新小说: 渡我(救赎1v2) 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 存档是我的bug 潮汐gl(骨科纯百) 甘愿做狗(h 1v2) 从农村包围城市(H) 重生后我被宿敌们包围了gl(np高h全神经病) 斯德哥尔摩情人 [综英美] 当超英被偷家 繁花降(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