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吟看书吧 > > 战湘潭 > 战湘潭第12部分阅读

战湘潭第12部分阅读(2 / 2)

罗琼树,在湘潭之战后退守九江。因湖口、九江之战大败湘军,封秋官正丞相。杨韦事变中参与谋杀杨秀清。后封为天朝九门御林幄天福。后下落不明。

曾添浩,湘潭之战败后退岳州,助其兄守岳州。也被封为恩赏丞相。曾添养战死后,率部退出湖南。后又随秦日纲退守九江。后下落不明。

陈玉成,湘潭之战后,他随部退出湖南,旋跟随西征军反攻岳州,与湘军大战于城陵矶。不利,退守汉阳。后退守九江。咸丰五年,随秦日纲西上,又在鄂东大显身手。旋调往安徽作战,升冬官正丞相。镇江之战,破清军江北大营,克江苏大片地区。又同各军摧毁江南大营。入安徽,与捻军协同作战。受封为成天豫,与李秀成同主军政。浦口之战再破清江北大营,歼敌万人,寻克。与李秀成合击三河,全歼李续宾湘军六千余人。次年击败李孟群清军,会同各军摧毁江南大营,封英王。为解天京危,从江北率军第二次西征,阻于武汉之洋人,折回安徽。安庆失守后,北往寿春,被苗沛霖诱捕。监送北京途中,杀害于河南延津。有笔录供词即陈玉成自述存世。

李秀成虽然没有参加湘潭之战,但是,他对此役看得很重。他为太平天国忠王,与陈玉成是后期太平天国的两位军事统帅,充分体现出年轻将领的活力,屡败清军。由于洪秀全拒绝迁都,虽他与陈玉成屡败江南江北大营,但无力回天。天京陷落后,护送幼主洪天贵福突围,失散被俘。狱中写数万字供词即李秀成自述,内中述及湘潭之战。他说:“天朝之失误有十,”其中第四条即为“不该发林绍璋打湘潭,致使全军败尽”。他把“湘潭”写成“相谭”。

湘潭之战是太平军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守的转折点。

湘潭之战对于湘军的意义

当时人如何评价湘潭之战呢

曾国藩评价湘潭之战:“若此战有失,不仅省城孤注,难以图存”,“即衡、永、郴及两粤匪党闻风响应,从乱如归,东南大局不堪设想。”

曾国藩又评价湘潭之战:“岸赫水温,同归浩劫事虽惨而功则奇,水战火功,未有痛快如此者也”

骆秉章评价湘潭之战:“今无可为计,且须湘潭音。”在当时局势下,一切都是徒劳的,只有等待湘潭之战的结果。

李元度曾文正公行壮评价湘潭之战:“贼自称乱以来,至是始受重创,大局转关自湘潭始也。”

湘军志评议评价:“湘潭一战为湖南安危一大转机。”

湘军记称:“万炮齐鸣,湘波为之鼎沸。”“实湘军初兴第一奇捷。”

彭玉麟更是将此役视得更高:“一火重烧赤壁红。”“焚贼船数千,江流尽黑,杀贼山积。”

清史学家、文学家俞樾称赞湘军纪律:“大军恂恂如未尝一战,辎重一无所取。”

湘军志称:“火延岸上,光烛数十里。”

如此,不足而论。

湘潭之战在中国的军事史上实为以少胜多之战例。湘军水6不足万人,与超过己之三倍之众作殊死战,实为“蛇吞象”。蛇能吞下大象,是何原因呢纵观全战,以下几个方面耐人寻味:

兵不在多而贵精。曾国藩在此之后大裁湘勇,他坦言,湘军水师在岳州洞庭湖大败所恃者惟杨载福一、二营。湘潭之战,所恃者不过彭玉麟两个营后增至四营。6路,认定一个塔齐布就可以了。就太平军而言,卷入湘潭之战最多的时候兵力达到二万多人,还不算湘潭就近所掳之夫。解散胁迫者数量有一万余人。这一万余人毫无实战经验,听到炮声即溃,不但不能达到人海战术的效果,反倒添乱,摇动军心有余。

政策得失人心。按理说,太平军是革命的、新生的事物,比之反动的、守旧的势力充满活力。但是,曾国藩能够避开不利因素而将片面的理由无限扩大:他不提忠君勤王,只提捍卫孔孟之道、解救被胁之贫民。而太平军所到之处破四旧、砸牌坊、捣庙宇,烧杀抢掠,倒行逆施。使用童子军、娘子军作为御敌的炮灰,也是违背人性的。蒋介石在曾胡治兵语录的序言中这样反思道:“太平天国之战争,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国史,为中国十九世纪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我们的总理孙中山先生常为我讲授太平天国的战略战术,加上自幼闻乡里众老所谈,心向往之,因此,我决心编一本太平天国战史,使之永垂不朽。但是我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既然是革命的进步的东西,怎么会是这样一个结局呢从他的敌人曾左彭胡的著作中我发现湘军确实有过人之处,我不得不叹胡润之之才略识见、与左季高之志气节操高出一世,实不愧为当时之名将,由是益知其事业成败,必有所本也。”“夫满清之所以中兴,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益非人才消长之故,实德业隆替之征也。”“曾氏标榜道德,力体躬行,以为一世倡,其结果竟能变易风俗,挽回颓靡。”“吾姑不问其当时应变之手段、思想之新旧、成败之过程,而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盖足为吾人之师资矣。”这样就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本来想为太平军立不朽之言,反过来却悉心研究湘军人物的道德思想,并将他们的治兵语录作为历代黄埔军校之教材读本。湘军人物的智慧大概就在这里,这确实是令人浩叹的。青年时的敬佩曾国藩,他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

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曾、左吾之先民,黄、蔡邦之模范。”湘潭是一个被满人屠过城的地方,民众对满清潜意识存反叛心态,按理,在这样一个地方闹革命,开辟根据地,扩军,是非常具备政治潜力的,结果却恰得其反,这不能不令人反思。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古往今来的铁律。太平军靠的是人海战术,而武器相对于湘军则落后许多。以6师为例,湘军多抬枪、鸟铳、大炮、喷火筒,而太平军虽也有大炮、鸟铳、抬枪,但无喷火筒,更多的还是原始的长矛大刀。以水师为例,湘军水师开战前花重金从广东买来射程远的大炮,从洋人手中购进铁皮船,每船上的炮位数数倍于太平军水军。太平军船只是湘军的百倍,但均为掠来之渔船、辎重船,虽称为水师,实不为师,水军战斗力极差,故水战中几乎处于完全被动挨打之地位。这很让我们联想到非洲的殖民者与当地土著的战斗,一边是先进的铁船大炮,一边是原始的大刀长矛,以血肉之躯抵钢铁大炮,虽然壮烈,又有何用

民风民性。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入湘的太平军应该早在蓑衣渡之役、长沙围城战中就了解到湖南一省之民性。此间民众好辣嗜斗,古往今来,莫不如此。但太平军忽视了这一点,把湘军等同为绿营,把湘人等同为吴侬软语。应该“避其锐气,击击惰归”,不要为在湖南牺牲了两个王,不要为洪宣娇抱着遗腹子哭哭啼啼就感情冲动来打湖南湖南是那么好打的吗你们要闹,到别的地方去闹,闹到湘军的家门口来了,这不是要他们的命、掘他们的根哀兵必胜,也可以看成湘潭之战的特点。太平军为什么不把其他地方拿下来之后,再图湖南这在程序上犯了错误。广西虽为老巢,然既已放弃,弃则弃矣,就像武汉三镇,当时已弃,后又多次来争,付出的代价太大。为什么不倾天国之兵,一鼓作气,北上直捣清廷西征,进攻湖南,大伤元气,遂使湘潭之战成为战略进攻与战略防守的转折点。本无数次可以改写历史,却无数次丢掉了机会。惜哉

昔人已骑仙鹤去,此地惟见江水流。已则已矣湘潭之战成为天国的悲哀,而成为湘军的再生福地。湘军因湘潭而延乍,湘潭因湘潭之战而崛起于全国,后而一发不可收,人才如滚滚湘波斯漫至今。偶然成就了必然,街垒承载的战争、遍布战痕的历史战争与灾难历练了湘潭。这,就是湘潭。湘潭之战后,湘军杀出湖南,走向全国。此后,湘军纵横驰骋于大江南北,在中国近代史上竟然辉煌了一个半世纪

湘军志中如是说

附录一

湘军志中记录湘潭之战

注:文中“寇”是对太平军的诬称四年正月,总督吴文镕败死黄州。国藩知时事愈危,势不得出十全,于是改营制,以五百人为一营,其非湘乡人各领乡军者,随所统为小营。凡6军五千余人,为十三营,水师五千人,为十营,战船二百四十,坐船二百三十,器用工匠米炭杂具及员弁丁夫,水6万七千人,建旗东下时寇已围武昌,台涌方居德安,而寇党分犯通城、崇阳,入湘阴,趋宁乡。巡抚先遣王錱会曾军俱下,寇沿洞庭者皆退走,6路游奕自如。

二月庚辰,遣储玟躬拒寇宁乡,雨雪步进,欲与寇争城。壬午,未至县十许里,县故无城垣,寇已据治所,官走免。众议止待后军,玟躬奋曰:“自军兴,寇破城百数,皆待其休息或饱掠弃去耳,今舍营兵,起义勇,奈何闻警咨趄。”即部分其五百人,分三道乡宁乡。寇方散掠,遂乘攻之市中,寇各求门出走。玟躬止营郊外,休士会食,而躬率十余人行衢巷,抚难民。寇先出者不知官军至,方还县,见街中横尸,大惊,复出东门,乃反遇玟躬,相挤塞门。玟躬遽前搏寇,寇前后刺之,玟躬及十八人尽死。寇不知主将死,奔相告:“此来者以数百人败数千众,今止营待后军,不可当也。”即夜引去,合蒲圻寇众俱去。湖南境内解严。省城、湘潭初闻寇破宁乡,大惧,及闻寇去,知由玟躬一战,道路交颂储石友云。宁乡人见其战者尤感念,即日为立祠。盖自此湘军重赴援,人人稍知荣战死矣。

国藩前军至岳州,王錱先屯岳州城,见寇退,议进兵。崇、通寇大上。三月,寇先由蒲圻犯岳州。乙巳,败王錱于羊楼。丙午,塔齐布复通城。其日,王錱退守岳州,邹寿璋屯城中,谓錱曰:“城空无食,不可守也。”錱不听。戊申,寇至,寿璋率所部退保南津,会水师,而别将还保城。城空,军士一日不得食,王錱缒城走,众乱。国藩遣炮船迎师,免者千余人,溃死大半,俱走保长沙。寇众乘之,遂据靖港,距省城六十里。再犯宁乡,败湘勇三营,营官伍宏钅监战死。塔齐布自崇阳还,奉檄援宁乡,会寒雨,行三日未至。

甲子,寇陷湘潭。是日,国藩下檄塔齐布,改援湘潭。使者以为军在宁乡,行半日遇之,乃在中途,距湘潭反近。塔齐布亦未知湘潭已破,喜于凭城保大县以自固。四月己巳朔,军长驱趋湘潭,将入城,乃知寇先在,势不得退。寇闻有官军至,亦即发兵拒战,迫相遇。塔齐布不得退,则驰陷阵,军士皆出薄战。寇自起,与官军未尝短兵接,相顾愕欲退。其后队望四山多负杖者,以为官军大至,则先走,因相蹂。官军噪呼,观者皆噪呼,遂大破之,追至城乃还立营。其日,长沙惴惴居贼中,人自以为必败。国藩集谋攻守,皆曰入城坐困,宜亲督战。或议先靖港夺寇屯;或曰靖港败,还城下,死地矣,宜悉兵攻湘潭,不利,保衡州,即省城陷,可再振也。水师十营官皆至,推彭玉麟决所向,定向湘潭。五营先发,约明日国藩帅五营继之。夜半,长沙乡团来请师曰:“靖港寇屯中数百人,不虞我,可驱而走也。团丁特欲借旗鼓以威贼,已作浮桥济师,机不可失。”闻者皆踊跃。国藩亦忧湘潭久踞,思牵之,改令攻靖港。庚午,平旦至,水急风利,炮船径逼寇屯,寇炮发,船退不得上,缆而行。寇出小队斫缆者,水师遂大乱。6军至者合团丁攻寇。寇出,团丁遽反奔,官军亦退,争浮桥,桥以门扉、床板,人多桥坏,死者百余人。国藩亲仗剑督退者,立令旗岸上曰:“过旗者斩。”士皆绕从旗旁过,遂大奔。国藩愤,自投水中,章寿麟负之还船。日午,还至城下,而湘潭大捷报至。先所遣水师距湘潭十里,闻6军战胜,鸣角发炮直上。塔齐布军三日三胜。壬申,寇散走,水师尽烧所掠船,寇大败,走靖港,遂俱走还岳州。湘潭既复,国藩以军不精练,悉汰所部,留五千余人,因留长沙造船,增调罗泽南、李孟群、陈辉龙将水6军,

图再举电子书分享平台第二书包网

湘军志水师篇中如是说

附录二

湘军志水师篇第六

咸丰三年十月,诏国藩督练勇援武昌、汉阳,始命率船炮赴下游。而国藩亦先于衡州治水军,访船制,皆不知其状,筏成,不可用。羽檄征军日数至,人人以逗留为疑,乃叹曰:“今寇往来阳逻,湖南、湖北所费殆二十万,彼纵横江湖,非舟檝无与争利害。且成师以出,当为东征不归之计,九江以上,千里如洗,奈何以仓卒召募之众,执蛊脆之器,徒步三千里,以当虎狼百万之强寇乎”水师守备成名标者,颇能言船炮事。国藩亦自以意,用商船改造为长唇宽舷,试发炮,果不震。而资费无所出,乃奏截留大营粤饷银八万,兴水军四千,船二百。其大自五百石及千余石,炮自二百斤至三千斤,又推端五日竞渡船意,为短桡长桨如蛇足,以人力胜风水。奏征右江道张敬修率战船,不果来。而同知褚汝航奉檄代敬修,造长龙战船于湘潭。先成名标于衡州造者,曰快蟹、三版,闽、粤船制略备矣。然非有法,直以意为,屡改乃成。其军亦募操舟人为之,增设炮手;其统将,国藩自主之;其裨将,亦号营哨官,纯用儒生、农氓,或6营弁丁;其经营尺寸轻重之度数,皆自虑度

之。而总督吴文镕,颇与同心,时相商定焉。

四年二月,船成,凡大小二百四十,辎重炮船百二十,辎重民船百,水军五千,分十营,设粮台舟中,器物食用工匠毕备,合6军五千,发衡州,浮湘东下,军容甚壮。当是时,吴文镕以促战先出,败死,湖北水军尽散。而寇入洞庭,步上犯宁乡,及遇水军下,寇遽退,湘阴、岳州皆复。三月,寇复上,岳州防军溃,赖炮船以免。丙午,大风坏船,漂损大半。

戊申,以6军败还长沙整军,寇遂上犯,屯靖港,及湘潭城,腹我军。当是时,寇若从湘潭上游,乘春水攻省城,及从靖港乘北风来攻,皆不过行二十刻,势危急。我军闻吹角及火光,皆自惊,寇竟不来。四月巳朔,塔齐布援湘潭,战胜。报未至,军中议曰:“6军败,皆溃,死矣。宜及军士心未散,率水军进攻,水6交争,冀一当。”于是议所向,用水师营官彭玉麟定计,全军上攻湘潭,四营夜发,约明日国藩帅四营继之。比至湘潭十里止,侦者还言,塔齐布已大胜,乃约水6循城进攻,尽收所掠商船,百货阗委。彭玉麟计军士贪虏获,必懈,乃悉纵火烧船货。火延岸上,光烛数十里。寇先本在舟中者,仓卒不得走,虽亦发炮相拒,不能水战,伤溺者千计。城寇失计,弃城走。烧寇船之日,国藩帅四营下攻寇靖港,败还,城中大震,得湘潭水6捷书,乃大定。五月,寇陷常德,水军船方造,巡哨小船莫能救,然寇益不敢入湘。

湘江北去不舍昼夜

后记

每天从湘潭湘江一大桥驱车或乘车驶过。窗外,湘江如练。城市的日新月异使我无法从纷繁的史料中去印象咸丰四年湘潭之战的模样。宁静美好的城市谁曾想过“和谐的代价”和谐是无数代人的代价作为湘潭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史志工作者,我总觉得,湘潭之战对于湘军的意义、对于湘潭的意义、对于这个城市争创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于是始蒙发了真实地再现湘潭之战的意图。

资料的搜集虽然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我相信一句话:想法决定干法。点点滴滴,搜集起来就容易了许多。庆幸,湘潭的两次重大事件湘潭屠城、湘潭之战当时都有有心人给我们留下了备急录,最著名的,一本叫湘上痴脱难杂录,一本叫潭城纪事。皆为当时代的民间街坊本。从官方而论,曾国藩与骆秉章的奏折中也有专门的湘潭之战的奏稿,还有清史稿中大量的湘军人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br></br>

最新小说: 渡我(救赎1v2) 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 存档是我的bug 潮汐gl(骨科纯百) 甘愿做狗(h 1v2) 从农村包围城市(H) 重生后我被宿敌们包围了gl(np高h全神经病) 斯德哥尔摩情人 [综英美] 当超英被偷家 繁花降(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