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吟看书吧 > 玄幻魔法 > 五代群英 > 第一百四十八章 赵匡胤亲征北汉

第一百四十八章 赵匡胤亲征北汉(2 / 2)

前面李继勋等人早已经轻车熟路,没费什么力气就再次攻到太原城下。北汉第一名将刘继业(请留意,他本姓杨)在团柏谷被他们轻易击败。

而且,他们很快知道,一直跑在他们前边,怎么追也追不上的“无敌将军”刚刚逃进了太原城。

刘继业,本姓杨,名重贵。祖居麟州,后来定居太原,宋代史书中一般称他为并州太原人。他的父亲叫杨衮,本是麟州的一方大豪,在五代乱世之中,拉起了一支人马,就地占领故乡,自称刺史。但杨衮虽强,也只是一方人物,无论是后汉、后周、北汉,哪一方兴起,他就归附哪里。在后汉时,他被迫派自己的长子杨重贵,到后汉大将刘崇的太原城听令。实际上就是人质。

杨重贵的一生就这样开始了。纵观他的一生,无论他走到哪里,无论他怎样尽心效忠,他的遭遇都充满了坎坷和遗憾。他的一生之中,别说尊荣显贵,就连起码的尊严和生存都要奋力抗争。

就连他的名字,都要因为主人的名字而不断避讳,他曾经叫杨重贵、杨重训、杨重勋、杨崇贵,后来连自己的姓都没法保留,被彻底改名叫刘继业,成了刘崇的干儿子。

刘继业逃回都城,刘继元盛怒之中将他免职,但是等到宋军真的兵临城下时又马上改变主意,要刘继业再次带兵出城,命令他一定要守住太原城外的汾河桥,那样才不至于被宋军再次死死地围困。

汾河桥就是当年出入太原的重要通道。这时宋朝的人马熟门熟路,来了就直奔重点,满心想着北汉人应该识相了,老实点在城里等着攻城,一切都按去年临走时重来。但是没想到,他们刚到桥边,太原城里的北汉兵就冲了出来,领头的还是那个手下败将刘继业。

宋朝的大兵们愣了,真是没想到,这个刘继业是疯了吗?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已经非常清楚了,能不能在城外野战,应该在去年就心知肚明了吧?那么为什么还要出城来找死?留下实力守城难道不好吗?

此时刘继业的心情是悲凉的,他什么都懂,但他只能出兵决战。其原因和遭遇与他十七年之后如出一辙。因为他忠,因为他无条件服从,就算明知道前面有埋伏,一定会失败,一定会败到不可收拾、全军覆没,他都会服从命令,冲向数倍于已甚至数十倍于己的敌人!

就这样,汾河桥变成了血红色的地狱,当不甘失败的刘继元不得不在城里传令退兵时,桥边已经倒下了一千多具北汉士兵的尸体。而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宋朝的损失也可想而知。

作为北汉军方的头号人物,郭无为这时应该马革裹尸,战死沙场才对。但他觉得北汉战胜大宋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决定投靠宋军。

他向刘继元请求夜间突袭宋军,实则是打算投降。毫无政治经验的刘继元非常感激,当下就拨了一千精锐给他,并派杨业和郭守斌两人做副手,并亲自率领百官送行到延夏门。郭无为接管帅印,开始召集军队准备出击。谁知杨业被手下特务头子陈廷山出卖,竟被宋军活捉了。

而另一位副手郭守斌领着大部分士兵被宋军铁骑一阵直冲乱撞,在自家的城池里迷路了。郭无为非常生气,大骂两位副将无能,这样狼狈地投靠宋军,一定没有什么好的待遇。郭无为索性称病领着残兵败将回到太原城中,谋求更大的计划。无功折返,这已经引起北汉统治阶级的猜忌。

宦官卫德贵早就怀疑郭无为,遂暗中四处打探。当得知郭无为企图投降时,刘继元气得昏厥三次。对于郭无为扶持自己登上皇位,他的确很感激;但郭无为身在汉营心在宋,刘继元震怒之下将他当众绞死。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最新小说: 月明(骨科 1v1 甜H) 春深不知处 沈先生的情书 池中洲 转生成为肉文女主的女儿后(nph) 【银魂】江户闪景(all向NP乙女) 同居不试婚(简体版) 枉生录2——花尽酒阑春到也 淫虐乐园 拜金女有什么错